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大有五金网 >> 加扰机

城镇化非灵丹妙药陶瓷模具

发布时间:2022-08-29 19:18:51

城镇化非灵丹妙药

城镇化非灵丹妙药2013-03-29 22:09:03 来源:新世纪周刊分享到:城镇化这个议题最近被广泛议及,它普遍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的一个主流观点认为,当城镇化率从30%上升到70%左右时,将迎来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因为除了城镇化以外,还有很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城镇化率一般也会愈高。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拉丁美洲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很高,远超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经购买力平减指数(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调节后,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8,400美元,略低于巴西的11,640美元;同期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1%,而巴西已高达85%,甚至超出了美国。

图1: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

人均 GDP

(2011)

(%)

(美元, 经购买力平减指数调整)

中国

50.5

8,400

美国

82.4

48,112

日本

91.1

34,314

德国

73.9

34,391

韩国

83.2

30,286

巴西

84.6

11,640

印度

31.3

3,267

俄罗斯

73.8

21,246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再看一下目前与中国城镇化率差不多的国家,可以发现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过去数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上,差别十分巨大。2011年,全球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在45-55%之间,与中国相若;但以PPP调整后的人均GDP来计算,最低的是利比里亚585美元,最高的是斯洛文尼亚26,954美元——后者是前者的46倍,两个国家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以过去五年看,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速上也有很大差距,从科特迪瓦平均每年-0.9%到阿塞拜疆的年均12%。可见,在城镇化率水平接近50%时,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有天壤之别。在1960到2011年这51年间,全球有16个国家的城镇化率从45%上升到65%。我们计算了这些国家在51年间的经济增速,发现与同期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速没有太大分别。因此,对于“经济发展在城镇化率从40%上升到70%时会加速”这个观点,没有太多的历史数据可以支持。

图2:与中国城镇化率相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过去几年间的发展速度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我们再通过两个历史上的例子来看一下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先看美国。美国城镇化的过程开始较早,1910年代时城镇化率已达到约50%。在1910到1930年这20年中,美国的城镇化率从45.7%上升到56.2%,但同期经PPP调整后的实际人均GDP增长每年只有1.1%,低于1820-2010这90年间的平均水平。实际上,美国人均GDP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70到2000年,这30年间每年达到2.2%,而同期美国城镇化率只从73.5%上升到79%。这段时期,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技术进步。美国的例子表明,推动一国经济发展有诸多方法,城镇化不是最主要的。

再看日本。基本上,日本的经济在二战后分为两个阶段:1955-1990年的高速增长期和1990年至今的停滞期。但实际上,这两段时期中城镇化率的提高是差不多的——1955-1990年城镇化率每年上升0.6个百分点;1990到2010年城镇化率每年上升0.7个百分点。

当然,上述两个例子并不是否定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作用,但问题在于它应不应该成为整个经济政策的核心。事实上,如果我们回顾过去一两百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动力只有两个:1)制度完善和2)科技发展,而制度建设的优劣对一国的科技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整个二十世纪中,中国在80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可说是制度改变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佳例子。这个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把经济活动从计划的笼子中释放出来,而随之出现的城镇化过程只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在同一时期,不单中国经济开始启动,美国和英国也因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推动的市场化改革,让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大国走出了70年代的困局。其中的道理如出一辙。

至于技术突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就更不用说了:日本在70年代研发出小型汽车,美国从80年代到今天全面主导电脑、微电子和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北欧在第二代无线电话上的主导地位,都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和科研上的大量投入,是这几个国家在技术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拥有一个全球化和开放的创新体系也是让它们的技术能很快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最近几十年来,亚洲也出现过一些以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推动出来的繁荣期。但是如果背后缺乏诸如制度变革(例如中国加入WTO)或科技创新(例如美国在互联网上的成就)等“红利”因素,这类造城运动所带来的繁荣恐怕只是昙花一现。更大的问题在于,在一波繁荣过后,这些国家通常会留下一大堆债务问题,甚而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将“城镇化”推崇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是有一定风险的,特别是在现今的中国国情下,因为地方政府可能会有很大的冲动把城镇化理解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理由。

上一篇:谨防“罪恶的经济增长”下一篇:中国未来通缩的可能性大过通胀

家用新风系统怎么样

BI工具

龙生肖

回收冬虫夏草

空调能量计

防水测试设备

友情链接